加快推進“智慧礦山”建設,實現“機械化換人、自動化減人”,是降低礦山企業安全生產風險、提升企業本質安全的重要手段。記者昨天從南京市應急管理局獲悉,今年以來,該局按照“一礦一策”,提出“非煤礦山企業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建設清單”,指導企業加速推進。
“把數據整合到系統上,就像有了‘X光片’,地下地上的資源分布看得一清二楚。”在南京中聯水泥有限公司的數字化礦山生產管控平臺上,礦山資源儲量情況、車輛分布、環境監測預警等信息一目了然,生產過程實時可見、可控。
目前,南京市以南京中聯、江蘇信寧、南京銀茂和南京金焰鍶業等為代表的非煤礦山企業通過智能化建設,不斷推動生產方式變革,為生產運營降本增效,保障礦山安全生產。
“通過數據集成,生產、物資、資產、成本等數據能夠實時、動態反饋,實現生產過程的監測與管控、可視化應急指揮。”南京中聯工作人員介紹,爆堆由哪臺挖機開采、運礦任務由哪幾輛車完成,平臺都可以進行智能化調度,司機通過手機App便可查看任務及單號。
南京金焰鍶業有限公司的礦山里,新加裝了終端流量計、振動傳感器及溫度傳感器等設施,排水系統接入遠程無人排水軟件,結合設備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系統,全面形成了“動態管控+智能監控+主控調度人員”三道安全防線。
金焰鍶業礦山還建立了地壓、位移監測系統,實現井下巷道地壓數據精準監控、實時傳輸,對巷道位移量進行實時監控,對數據異常自動識別并可以超限報警。系統改變原有人員定期測量方式,避免了人為測量誤差或未及時監測導致出現的地壓活動破壞,提升了監控數據的可靠性、準確性,實現了井下地壓活動智能化監測。“開展智慧礦山建設后,大量指令工作交由計算機完成,工人的違規操作情況大大減少了,降低了安全生產風險。”公司負責人說。